气象发力 描绘秋收好“丰”景

2022-11-10 18:39:35 来源:

气象发力 描绘秋收好“丰”景

11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康熙岭镇那沙村万亩水稻陆续成熟,金黄一片,“丰”景如画。中国气象局供图

瓜果飘香,虾肥蟹美,稻菽千重浪……11月1日,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11.91亿亩,完成91.2%。继夏粮增产丰收后,广袤的田野上再次奏响丰歌。在这“丰收答卷”上,书写着气象工作者的智慧和担当。

多地联动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在今年8月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南方的高温天气不仅打乱了作物生长的步调,更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针对持续多日、覆盖12个省(自治区)的旱情,中国气象局印发《关于做好秋粮作物高温干旱气象服务的通知》,要求把做好秋粮作物高温干旱气象服务作为当前农业气象服务的重要任务,更明确要适时调度国家高性能增雨飞机跨区开展联合增雨作业。

在湖北,为了应对高温天气,除了密切关注天气形势、指导农户科学抗旱以外,湖北气象部门还要抢抓时机向天借水。8月20日,一架落在湖北襄阳刘集机场的“新舟”国家高性能人工增雨作业飞机迅速盘活空地增雨力量,为多地送来甘霖。不止湖北,高性能人工增雨作业飞机还先后飞抵重庆、河南,为抗旱保秋粮贡献力量。

这,正是保秋粮丰收气象服务全国一盘棋的落子之一。

布局始于7月7日,“三夏”生产接近尾声、也是主汛期拉开序幕之时。中国气象局召开专题会议,在总结梳理今年保夏粮丰收气象服务的基础上,研究部署秋粮生产气象服务工作。

很快,在这张“施工图”的基础上,《全力以赴保秋粮丰收气象服务工作方案》规划了更加明晰的“任务表”,着重要求坚持分类施策,突出服务重点,强化风险研判,凝练核心科技,推进农业气象服务提质增效。各级气象部门跟进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印发工作方案,成立服务专班;强化技术支撑,构建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和灾害风险预警业务体系;优化服务产品,升级一体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开发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场景……多措并举融入地方秋收秋种大局。

在关键农时或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后,依托中国农业气象业务系统网页版(Web-CAgMSS)等智慧服务平台建设,日益成熟的“智能网格预报实况+农业气象指标与模型”业务流程和全国“一张网”格点产品体系,让各地为农服务的力量拧成一股绳。

科技加持 知天而作丰收有底“气”

初霜冻,秋收的“大敌”,发生越早对作物丰收的影响越大。

10月4日至6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华北北部出现大范围初霜冻。在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支撑下,中央气象台利用精细化格点预报技术、模式后处理技术对预报进行有效订正,使霜冻预报准确率提高15%至21%,在今秋第一场霜冻降下前,为相关部门和农户提前安排收获计划,准备防霜物资,采取促早熟、防早霜措施等提供了有力指南。

放眼全国,防霜冻气象服务各出“奇招”:辽宁省气象局构建地表霜冻风险预报模型,帮农户捕捉住了小面积霜冻后气温回升的作物收晒“窗口期”;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与农牧厅提前发布农牧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动员群众做好设施农业大棚及大田的防霜冻准备工作;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气象局联合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编制《眉县猕猴桃防风防霜冻气象适用技术实验方案》,助力果农增产增收……

“这次霜冻我们应对及时,基本没有太大影响!”“再也不用‘赌’天气了!”“心系果农知风雨,气象服务暖人心!”

……

农户的心声见证了气象科技支撑颗粒归仓。

气象发力 描绘秋收好“丰”景

10月26日,山东省荣成市夏庄镇一处现代果园内,红彤彤的苹果缀满枝头,果农们正抢抓时间进行采收。中国气象局供图

“分作物、分灾种、分区域”的全国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及风险预报产品,更加成熟的作物长势综合评估和产量预报,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和防治气象条件预报技术体系……今年以来,依托越发精密的农业气象监测网,以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保障粮食安全智慧气象服务、种业气象服务和卫星遥感应用试点为抓手,气象科技已经成为农业丰产丰收的新动能。

卫星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持续深化:黑龙江气象部门结合农作物的物候特征,对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变化趋势进行遥感估算和分析;吉林气象部门基于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本地化水、旱田粮食产量预估模型,完善了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模型;陕西气象部门利用卫星遥感监测与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结合自主研发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助手,实现水稻、玉米等作物高温热害风险等级自动计算;河北气象部门应用高分系列卫星开展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分布遥感监测,借助“环境减灾二号”卫星的光谱通道优势积极开展农作物遥感监测……

田间地头激荡的气象科技之力,让端牢“中国饭碗”有了重要支撑,也让农户增收致富有了充足底气。

优化供给 让专业优势落地为丰产“加分项”

在金秋时节的安徽蒙城,154.8万亩玉米正值收获季。农业气象专家定期到田间“把脉问诊”,让小辛集乡白庙村金富家庭农场负责人孙凤君倍感安心。“自从6月初,玉米种到地里,天就一直旱着,可把我们愁坏了,好在服务就一直没停过。气象和农业专家会定期到田里进行指导,大旱之年,能有这收成,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未来几天天气晴好,但别着急收玉米……”在河南浚县卫溪街道八里庄村,气象建议则通过大喇叭传递开去。种粮大户周位起一边听着大喇叭里的信息,一边通过手机查看秋收秋种进度和玉米最佳收获期预报:“根据气象预报,玉米适时晚收比提前收每亩增产了近50斤,我流转的3000多亩地,一下子就增收15万元!”

在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北上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时,电视荧屏成了吉林农户获取农业气象信息的重要窗口——在“农事气象站”栏目里,农业气象专家及时出现讲解苗情长势,根据台风走势和天气预报提出农事建议,并为农户答疑解惑。

当然,这不只是气象一家之事,更需要统筹内外资源、加强部门联动。8月12日,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围绕保秋粮丰收的当前任务和推动气象服务“三农”工作水平提升的长远目标进行安排部署;8月22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农业干旱风险预警,进一步丰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产品体系……各级农业农村和气象部门也进一步深化合作,在秋收等关键农时深化农业气象服务最大限度凝聚起保秋粮助丰收的合力。

气象发力 描绘秋收好“丰”景

11月2日,山西省平陆县三门镇马泉沟柿子喜获丰收。晾晒场内、房前屋后,一串串金黄色的柿子犹如一条条金黄色的长龙,给美丽的小山村披上一层“黄金甲”。中国气象局供图

在更广阔的网络空间中,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与国家气象中心联合组建的保秋粮丰收联合工作专班针对农机手和决策者新上线的两款产品——“机收气象精细预警提示”和“机收作业气象风险服务提示”分别以“测亩易”App、“中国农机化”微信公众号和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载体,助力秋粮顺利收割;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研发的节水灌溉气象适用技术,具象化为手机App中精细到田块的灌溉时间和灌溉量预报,让农户一目了然,现已惠及粮食主产区两万余亩田地,取得良好经济效益;黑龙江气象部门聚焦大豆关键发育期和关键农时,滚动订正预报,适时开展防雹作业,有效保障扎音河镇大豆作物鼓粒期质量,受益面积达14万亩……

独特的专业优势,只有落地成为精细化服务产品,通过更加贴心的方式,便捷的渠道,让农户看得懂、用得上,才是真真正正的丰产“加分项”。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