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板看上的那些公司

2023-01-09 15:47:31 来源:都说不易

Hello,大家好,不经意间,这个节目也做4-5年的时间,不知道大家觉得听我在这里絮絮叨叨有没有收获。从我自己而言,受限于水平一般,我能给大家提供的东西并不太多。但起码有一点,我自认为有时还是会大家提供一点特别的思考角度,我想,这也是我唯一能给大家带来的价值吧!

而作为2023年的第一期,我这一期的观察角度也比较奇怪,我们来看看姚老板以及他所投资的这些公司。这个题目同样缘起于我这段时间在持续研究新能源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其实我在上几次也都反复说过了,我对这些行业的的了解并不是一定去参与,而是通过一家一家企业间的联系,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张认知网。随着这张网的完善和扩大,在同等的市场环境下,多捞鱼的机率才会更大。而这次,我在梳理光伏行业的产业链中,我注意到了南玻A。


(资料图)

南玻前身为中国南方玻璃公司,1991年10月改组为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南玻主营平板玻璃、工程玻璃等节能建筑材料。自2005年始,南玻集团进军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目前已经打造了一条涵盖太阳能硅材料、硅片、电池片、太阳能玻璃及组件的完整产业链,在国内光伏玻璃和电子玻璃的行业中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如果回看历年的业务、收益率、分红率等角度看,在新增产能受限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南玻A怎么说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家比较好的企业(资产)。

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为什么市场会长期让南玻的估值停留在地板的位置呢?说到这里,我想起几天前一位听众的留言,他说:

“……我们小散户默认市场是对的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位朋友留言的前半部分我不太认同,但这一句话我是认同的。在一般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给出一个我们表面看起来明显不合理的报价,其背后肯定有其原因。如果我们表面看上去,觉得市场先生给的报价不合理,我们肯定是遗漏了一些很关键的信息。而对于南玻A而言,他的最大问题来自于我今天要说的主角——姚老板。

2016年的万科的“宝万之争”轰动全国,而在同一年被宝能看上的上市公司还有南玻A。与万科一样,此前的南玻股权结构极为分散,而公司的经营情况还很不错,因此也成了宝能系的主要猎物之一。

曾几何时,一股独大是困扰中国A股市场的顽疾。在宝能举牌之前,南玻始终声称其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避免了一股独大,大股东侵蚀上市公司利益、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有助于企业建立现代化治理结构。2014年,南玻成立30周年时,其官网刊文称:近年随着创始股东的不断减持,南玻的股权结构已呈现公众化和分散化的股权结构,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公众公司”。

实际上,自诞生伊始,南玻就特别有深圳特色,公司并没有控股股东,其4家股东分别为:香港招商轮船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中国北方工业深圳分公司、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至南玻1992年上市时,四大股东最高持股也仅为15.36%。2006年,南玻A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各大股东就纷纷开启减持之路,除北方工业外,其他原始股东均从南玻退出。自2011年至2015年宝能举牌前,南玻A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仅在3%左右。

而公司的创始人曾南团队似乎未曾谋求过股权控制。至2015年底,作为创始人,曾南仅持有450万股,公司董监高合计持股1284万股,股权比例不足1%。而在2015当年,南玻A的营业收入就达到74亿元,净利润有5.48亿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从南玻上看到了万科的样子,这两家公司在股权架构上是存在几分相似的。

而另一边厢, 2015年伊始,宝能就通过旗下的前海人寿就开始大举增持南玻,股价也一步步被推高,而深圳国资和北方工业在减持。创始团队意识到有强势股东加入,提出修改公司章程,但遭到前海人寿的强烈反对。到2015年底,前海人寿与宝能的合计持股比例已高达21.8%,宝能成为了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

到了2016年11月,包括董事长曾南以及一众管理团队集体辞职,第二天独立董事、董事会秘书也辞职了,2016 年12月5日监事也整体辞职,这一事件也标志着南玻A彻底改姓姚了。后续,随着姚老板帝国的逐渐瓦解,南玻A在控制权层面也发生了多次争端,但直至2022年末,宝能系在南玻A的持股比例仍然超22%,是最大的单一股东。而这也成为公司存在最大的硬伤和不确定性,在控制权的问题妥善解决之前,南玻A的估值长期被压制那是大概率的事件。

其实除了南玻,宝能系投资的一众公司都会存在这个问题。这其中,有一些公司是幸运的的,比如格力和万科,一个凭借强大气场的船长,一个借助地方国资的力量,成功抵挡住了姚老板的进攻。当然了,如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很清晰的脉络。通过这一役城下之变,格力与万科都看到了这其中存在的隐患。而后面的事情我们应该也大致知道了,格力电器混改引入高瓴资本,而万科引入深铁。

而其实宝能盯上的猎物绝不止与南玻、万科和格力三家,宝能曾经投资的上市公司还包括:华侨城、合肥百货、东阿阿胶、韶能股份、北辰实业、中炬高新等等。这其中,华侨城、合肥百货和北辰实业等几家百货公司我个人认为姚老板是看中了他们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物业价值。而剩余的几家企业我个人认为是比较典型的价值投资者喜欢的标的。特别是对于中炬高新这家企业投资,在许多年前就看到了这家公司的价值,从哪个角度看姚老板的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

说到这里,我们想起了大洋对岸的那位祖师爷——狼王 伊坎。从姚老板的所选择的公司,以及所做的行动,我们都能很明显地看到狼王的影子。我们国内都把巴老称为“股神”,大多数人会认为巴老是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投资者。但事实上,从长期而言,伊坎的收益率并不比巴老差,甚至在较长的时间里伊坎是要高于巴老。伊坎的事迹被拍成了那部著名的电影《门口的野蛮人》,我是建议还没看过的朋友可以找出来看一看,非常经典。

纵观伊坎所有的投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伊坎出手的攻击目标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基本面稳健,被低估或经历过大幅暴跌的公司。收购的套路也很简单直接,就是收购股价严重低估公司的巨量股票,坐稳战略股东位置,迫使公司改革改善业绩,甚至更换管理层,使股价在短时期内快速上升,获利出局。

伊坎进行恶意收购时,会先寻找到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上市公司。比如,一家公司土地、房产、机器设备等资产加起来值2亿,可股票市值却只有1亿,把这种公司收购下来,仅变卖资产就能赚一倍。每次发动攻击前,伊坎会让自己的财务专家分析成百上千份资料,包括目标公司和所在行业的所有财报。其实,看出来股价被严重低估,对于这些财务专家来说并不难,难的是有逆向投资的勇气。伊坎认为,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错误的,他最爱的是那些没人理的冷门行业、冷门公司。

例如,伊坎曾盯上一个冷门家电企业。这家企业因为收购失误、行业大环境不好,成立40年来第一次出现亏损,股价雪崩式下跌。但是,伊坎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价相当于资产打了五折。与此同时,公司经营环境已经迎来向上的拐点。于是他低价买入大量股票,进入董事会,推动公司被同行巨头收购。仅仅几个月时间,就净赚一倍。

这种投资低估企业的做法,买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确保有钱赚了,可门口的野蛮人与一般投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买入之后要自己去想法让股价上涨。当然了,这个话题如果再延伸,就会延伸到两地市场环境的不同,延伸到价值向价格的传导机制等等这些更为深刻的问题,我们就且打住。

但无论如何,当姚老板被称为“害人精”的那一刻起,其实姚老板的结局已经注定,也已经明确在这一条小路上竖起了此路不通的标志牌。而对于姚老板所投资的那些企业,其实这种长期影响还一直存在,这种不利的影响既反映在估值层面,同时也对这些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相当不利的影响。而在目前国内的竞争环境下,这种所谓无实际控制人的职业经理人的模式是否真的合适,我个人是存在相当大疑问的……

好了,这次就这么多,下次见!

全文完

温馨提示:本文仅作为个人投资的记录,所谈及的投资标的不涉及任何形式的推荐,请独立思考,并自担风险。

标签: 上市公司 严重低估 中国南方

相关热词搜索:上市公司 严重低估 中国南方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