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万人参观破创纪录!一家博物馆连续推出现象级展览背后的思考与探索 全球头条

2023-05-08 05:58:00 来源:百度新闻

8日凌晨零点,最后一批观众从上海博物馆一楼展厅步出。有人忍不住回跨两步,向托马斯·劳伦斯画作《红衣少年》告别。


(资料图片)

随着上博开馆以来首次24小时连续开放结束,历时3个月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正式闭幕。

自1月17日开展以来,超42万观众从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刷新国内博物馆收费展览参观人数纪录,其中超50%的观众来自外省市。

展览最后一夜,成了一场以艺术之名的聚会

国有博物馆“自我造血”

这场展览是否能办成办好,业内曾经观望:一场展览要受欢迎,首先得内容品质过硬,但高品质展览意味着高成本高投入。这次展览52件作品,光保险估值就超60亿元,梵高一幅《长草地与蝴蝶》就高达10亿元。

博物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资金提供的展览经费有限。有场馆甚至发生过员工不希望展览举办的情形:因为缺少激励机制,展览越成功只意味着他们加班越多。

面对高昂成本,上博决定自筹资金举办这场展览。2017年开始实施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设施收费有了规定,上博希望以售票方式填补成本——此次珍藏展成了2008年免费开放以来上博首个收费展。

当下定决心开一场售票展览后,上博立即测算门票价位,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寻求指导。去年《上海市公共文化设施收费管理办法》出台,更让正在紧锣密鼓备展的上博吃了“定心丸”——这是该办法实施后上海公共文化机构首个收费展览,上博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展览最后一日,上博门口依然在排队(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去年12月1日零时,珍藏展4万张早鸟票开售,预留一个月的销售期,40小时即告售罄。今年1月17日开展首日,珍藏展接待观众3170人;昨天24小时开放,迎来观众超8000人。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直言观众热情“出乎预料”。观众调研显示,6万余名观众观看两次以上,占比约15%,有人一个月来了12次。观众50岁以下占85%,10-30岁的“z世代”占40%。“这次展览让我们意识到中国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准已经远远超过以往,对于合理收费,他们是理解和接受的。”

此次珍藏展的成功,验证了上博未来部分特展公益价售票、常设展和其他临展免费的可行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何通过自有运作提供更好的展览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褚晓波说,国有博物馆同样面临“自我造血”的挑战,“推出收费特展,是博物馆减轻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让观众在国内就能看到世界顶级的文物艺术品。”

“展览的成效让英方非常意外和开心,他们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意愿。”不久前,褚晓波参加一场国际论坛,有欧洲知名博物馆主动联络表达合作意愿。“未来,上博不仅将引进海外展览,还会将海外展品与上博馆藏、国内文物同场联动,让东西方文明交流、古今对话。”他特别强调,未来艺术场馆必须把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文化供给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内容好才会吸引人。”

将展览打造成品牌

走出举办珍藏展的展厅,市民郑先生抬头看见“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的海报,醒目的“何以中国”四字让他记忆犹新。去年,“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在限制人数的情况下仍吸引逾20万人次。该系列第二展将在珍藏展后启幕。

郑先生记得,“宅兹中国”闭幕时,他在同一地点挂上的珍藏展海报上,看到“对话世界”四个大字。“我不熟悉西方艺术,但当时就决定一定要来看。”郑先生说,“上博的品牌展览值得信赖,珍藏展果然又是‘爆款’。”

“何以中国”系列第二展“实证中国”海报已经挂出

按照上海正在实施的“大博物馆计划”,未来上博重要展览将以“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和“对话世界”文物艺术两大系列为主线。褚晓波说,两大展览系列体现上博的国际资源配置能力,也将助力提升上博的海外影响力。“上博将提升策展的创新创造能力,推出一批现象级文博大展。”

珍藏展每天的排队人群中,时常有拖着行李箱的观众,行李寄存处紧急“扩容”。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后半程占比越来越高,业内人士分析这源于“口碑发酵”。

专业能力亦是博物馆的品牌。2020年底,英国国家美术馆藏品在日本展出,上博非常希望引进。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加布里埃尔·芬纳迪(gabriele finaldi)表达了积极合作意愿——2007年他在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任副馆长时,曾参与和上博合作的“从提香到戈雅”展,印象极佳。

2021年初英方筹备200周年馆庆修缮展厅,部分馆藏可以借展,合作旋即启动。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用“友好的博弈”来描述策展过程,上博研究了英国国家美术馆,2600余件藏品数量不算多,但涵盖西方经典美术史。“针对特点我们提出‘迷你英国国家美术馆’的概念,对方非常认同。”

当时国际疫情形势尚不明朗,但上博国际文化交流和举办精品展览的脚步从未停止。2021年“对话世界”首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展品来自7个国家13家机构,全部无人押运、线上点交,这让英方对上博的执行力有信心。

去年年底,展品陆续运抵上海。从开箱到布展,上博全程直播给三位分工明确、实时在线的英方专家看,由他们线上跟踪指导。因跨越8小时时差,工作一般从下午3点开始,持续至深夜。

就在珍藏展开幕前10天,中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蓬勃强劲的文旅需求得以释放,高品质展览成了市场“刚需”。以今年春节长假前3天为例,上博累计接待游客同比激增98.6%,恢复并超越疫情前同期水平,珍藏展预约人数到达上限。

有人说珍藏展占尽“天时”,但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创新创意满足观众需求

刚刚观察《鸢尾花》边角处“未完成”痕迹,迎头遇上画中走出的“红衣少年”,合影之后听得阶梯上传来熟悉的歌声,果然是自己喜欢的彩虹室内合唱团……特意预约最后一天观展的市民杨女士说,看展同时,还收获角色扮演、艺术电影、音乐表演、文创市集等多元文化体验,“这是一次以艺术之名的大型聚会。”

7日凌晨零点,上博启动建馆以来首次24小时开放的“今夜无眠·上博十二时辰艺术嘉年华”特别活动。从午夜风雨未歇到清晨天色微白,数以千计的观众特意选择凌晨时分聚到博物馆,兴奋地在社交媒体晒出照片视频。其中一些观众看完《剧院魅影》演出再来看展,原来上博与“邻居”上海大剧院联动,推出现场优惠票。嘉年华最后6小时多种形态的不间断直播,让更多观众“云端相聚”。

彩虹室内合唱团站在博物馆阶梯上演出

多元文化体验贯穿整个展览,就连文创产品也别出心裁。常规产品之外,还有名画“同款”创意甜品,文创销售额超2400万元,创下国内单个特展文创销售额之最。上博还争取到英方授权,推出了系列数字藏品。

作为首批入选“大美育课堂”的艺术类场所,上博围绕珍藏展面向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介绍,展览开幕之初,上博围绕“以人为本”“分众教育”开展美育活动整体策划,重视不同受众的感受与需求。

闭幕日24小时开放,也是在回应观众需求。上博的社交媒体上,不断有观众留言希望“凌晨开展”。为尽可能满足观众需求,上博的管理服务始终动态调整。以开设夜场为例,从一周两次到一周三次,再到每天开放,时间也从晚上21时延长至假日的23时……

展览同步的影像艺术导赏(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5月3日下午,来自北京的王光聿成为珍藏展第40万名观众,她是现场购票预约的。尽管4月29日起上博就停止线上售票,但馆方发现部分观众预约后未成行却没取消。为此,上博每天动态掌握数据,将预约后没来的名额释出给现场观众。

根据观众需求动态调整措施,管理难度倍增,有人在社交媒体赞上博“够拼、够暖、够亲”。在汤世芬看来,要尽可能满足观展需求,“希望高品质文化展览能让更多人欣赏到。”据悉,未来特展在硬件设计、流量控制和预约体系上,还将进一步优化。

一些观众感叹,“到上海看美展”已是市民乃至长三角居民的习惯,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各地游客。“希望未来还能在人民广场享受这样独特的文化体验。上海浓郁的艺术氛围,是这座城市的魅力。”

栏目主编:施晨露

本文作者:简工博

题图来源:上海博物馆 供图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