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家!华为向日企收取专利使用费,日媒:任正非清醒来得太突然 环球今热点

2023-06-22 04:20:07 来源:凯迪网

一直以来,华为就是老美“头号敌人”,为了拔除华为这颗“眼中钉”,拜登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面对美国的制裁,连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都没挺住,不是被制裁到没落,就是被美企给收购。

华为却是个例外,不仅顶住压力活了下来,还靠基础科研打了翻身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据日本媒体报道称,华为正在向大约30家中小型日本公司收取使用专利技术的许可费,任正非清醒的太突然,确实让日企始料未及。

不过,三年多的制裁,华为不仅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5G专利技术,更完成了上万件的器件和电路板的国产化,打通了国内产业链。

基础科研需握在自己手中

事实上,也正是华为事件,让中国科技企业觉醒: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帮助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把握技术新方向,进而使其在市场上获得先发优势。

这不仅是中国科技企业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更是我国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研究作为技术创新的根本驱动力被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毕竟许多重要的产品都是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产生的,基础研究为抢占产业制高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如果没有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与突破、应用与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

所以,当普通人眼睛一门心思盯着芯片、光刻机、高性能机床……的时候,中国科技企业领导层考虑得则更长远。

这些企业致力于研究、开发和应用新兴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量子计算等等。

2012年,腾讯设立了腾讯优图实验室,随后成立腾讯AI Lab、微信AI、未来网络实验室、量子实验室。其中,量子实验室针对量子科学研究与应用,是腾讯基础科学研究的代表。

2013年,百度成立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后更名为百度研究院,下设深度学习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商业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百度研究院是为百度布局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将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转化为应用,加速商业化落地。

2017年,马云宣布建设达摩院,立足基础科学、创新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开发,设置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X实验室的“4+X”架构。

他们和华为一样,不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巨量的资金和创新,还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推动其勇于向上游核心技术层做延展,最终从一个单纯的产品创新或模式创新企业向一个核心技术输出的全球性科技企业转型。

举全国之力搞基础科研

现如今,中国的科技企业要做的就是从基础科研往上打,继续巩固自己的产业地基。

纵观全球头部科技企业,比如苹果、谷歌、微软等,都是既有系统、芯片等底层技术,又有硬件、软件等上层应用,因此才能穿越周期始终处于世界科技产业金字塔尖。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也越来越意识到制度环境对科技发展的重要性,高层领导在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基础研究产出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政府支持下,不仅鼓励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还吸引龙头科技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

在此期间,像华为、腾讯、阿里等科技企业自身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更是充分带动更多其他企业和社会各机构共同参与进来,可以说“举全国之力搞基础科研”。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研发首次超过3万亿元的总量投入,占GDP的2.55%,达到了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

其中,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771.8亿元,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中国科研强度持续加大,但在基础科研投入上稍显不足,真正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占比仅为6.32%,同期美国为17.2%,法国高达25%。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推算,美国研发投入约占GDP的3%,基础研究研发占比以17%—18%区间计算,那么美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大约是我们的5倍,所以现在尖端科技领域的专利技术之争,国内的科技企业依旧很难掌握主动权。

但是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基础科研之战中国绝不能输,而这次华为的专利收费既是面对长期制裁的一次反击,也是推动全球科技竞争的一个推手。

在时间的验证下,中国科技企业保持高强度的基础科研投入,或许掰开那只“卡脖子”手也将指日可待。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