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范|乡间路上·郑阿湃山水写生作品展_天天观点

2023-01-17 22:44:47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

乡间路上·郑阿湃山水写生作品展


(资料图片)

前言

Preface

中国山水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一套独特的天地观与自然观。画家们将自然视为人的精神家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与自身内心精神世界的共鸣。这种自然观深刻影响了中国画的立意、笔墨语言与技法表达。通过观察自然表达内心情感,将客观现实与自我情思融为一体,既是中国山水画绵延不断的历史情结,也是画家独立于现实藩篱之外的审美追求。

郑阿湃的山水画,不同于传统文人山水的自我造景、写胸中逸气,也与岭南画学一脉的观照现实、为山河立传的使命感略有区别。他的视野中透露着对世间万物浓浓的眷顾与关怀。这种情感源于早年与山川自然的亲近,亲历田园生活的真切体验,而在笔墨语言的营造上又与师辈的审美和技法一脉相承,进而呈现出生机蓬勃、万物并作的艺术感染力。良好的造型能力与独到的形象捕捉,使他提炼出山川树木各种足以入画成境的角度,进而运用生动潇洒的线条解读、重构自然。在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之处,情绪与思维恣意从横。近年来,由于各种创作任务的推动,郑阿湃笔下的山水题材进一步扩大到对不同地域风貌、人文环境的关注,然而不变的始终是那种万家烟火,日升月落的人间况味。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在视觉与技巧的审美价值之外,多了一丝隽永的人文意味。

本次展览以“乡间路上”为题,通过对郑阿湃近年来山水写生作品的梳理,探讨画家艺术语言中的力量与灵性,展现他对自然之美、田园牧歌的高度凝练与表达。他笔下所展开的山水世界,不仅仅只是对现实的感受与想象,更提供给观者一个亲近传统文化与理想家园的精神通道。

当代院风

初识阿湃,是个奴仔,细细身材,目金金,十分精神,就会画龙画虎上客厅;后来读了广州美术学院,唇上生须,笔下有形,跟着高师林丰俗,孜孜写生,于事业,极有虔诚心,尔后步入社会,长居从化温泉边,听风听水,看云看月,倚松倚梅,养鸟养狗。偷闲下笔,年来又年来,就也下有神,晓得心中若有情,笔墨亦可四散来。

——林墉

(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清远太和古洞

68×4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江西龙虎山

68×4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江西龙虎山

68×4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实际上,林丰俗田园牧歌式的美学观以及下笔追求“生机”“生动”“生涩”的笔墨观,都深深地影响着阿湃的创作理念。如果说阿湃在表达个人意趣方面已经成功地踏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步,那么,林氏笔下那种鲜活的感染力以及隽远悠长的境界,无疑需要更多的时间积淀与自我观照。应该指出,在几个关系紧密的师辈中,阿湃其实与天生聪慧且思路敏捷开放的林墉最为相似;创作方法的稳重与扎实,则得益于方楚雄的教导;对生命力的追求,甚至可以在陈永锵身上找到影子;而画面上的典雅气息以及对近现代日本画的吸收,也与万小宁的艺术实践有所相似。

——王艾

(广州美术学院岭南画派研究中心主任)

龙虎山

68×4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揭阳榕城

68×4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阿湃多是以工笔手法作画,慢勾细染,屏息静气,把一天中城市生活的躁气平息,暂时告别日间的各种繁务,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投放在田园自然中捕捉着生灵的种种美态雅姿,一番神游后使身心在绘画中得到另一种颇富审美意味的安慰。阿湃的画中形象多是生活中平常可见之物,让人自觉亲切。画面着色淡雅,构图稳中见奇。

——孙晓枫

(广东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他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粗线条的人,实则心思细腻,在画画的时候尤其如此,有条有理,布置精当。他的发挥极为稳定,高产高质,酬应之时也不马虎草率。他待人诚恳而有趣,兼之富有同感悲悯之心,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教”使然。他的作品一如其为人,画面枝枝蔓蔓而绝不纷乱,笔墨各安其所,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张工

(广州画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广西秀水

68×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黄姚写生

68×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阳江写生

68×45cm

纸本设色

2021年

普宁洪阳西村

68×45cm

纸本设色

2020年

湖北巴东之滨

68×4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雁荡山写生之四

68×4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