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齐守成:为城市寻宝 为文化寻根
2023-06-04 07:00:35 来源:沈阳网
齐守成(后排右一)与母亲、弟弟们,摄于20世纪50年代
齐守成撰写的民俗记忆
齐守成与杨大群先生(左一)
(资料图)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民俗研究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意识到学者们对民俗的研究不仅是在寻根溯源、挖掘远去的历史记忆,更是在帮助当下找到文化稳固的根基。
“民俗就是那点宝贵的‘地气’,少了它,那些风花雪月、花鸟鱼虫都是浮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民俗,衣食住行也都包含着民俗的智慧和影子。”年近九旬的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著名民俗学家齐守成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民俗也讲究移风易俗、与时俱进,我虽然年纪大了,可头脑还算清楚,不守旧、不顽固。良俗我们一定要倡导抱入怀中,不好的陋习也应顺应时代及时摒弃。”
衣着朴实、精神矍铄,齐守成家中不算宽敞的卧室兼书房里,飘着淡淡的书香。
北京小伙爱上沈阳
曾凭借《都市里的杂巴地》一书荣获首届山花奖的齐守成,在沈阳、辽宁乃至国家的民俗学界,占有一席之地。在他从事民俗研究的几十年里,一直与报社、电视台、出版社、学术研究等文化各界保持着紧密的互动和连接,慷慨且公益地为社会输出扎实可靠的研究成果。
这位在沈阳生活了70余个年头、比绝大多数沈阳人更熟悉、了解城市的民俗学家,其实于1934年出生在北京一条名叫琉璃厂的胡同里。因学习成绩优异,齐守成很早便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今天的共青团),并在开国大典前夕,在学校的带领下连续数月清理过天安门广场上的杂草。在北平改为北京的那一年,初中毕业的齐守成经共青团分配来到沈阳,安家立业、结婚生子,从此再没离开,成了一口地道东北腔的沈阳人。
说来也有趣,来到沈阳后齐守成一直没离开过公安系统,他做过侦查、政保工作直至退休,怎的就与民俗研究有了连接?“和很多同龄人不同,我打小就对风土人情等生活细节感兴趣,尤其喜欢听天桥下说书先生讲奇幻的都市传说。”齐守成也将这一爱好带到沈城,他经常跨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发现,老沈阳人管纵横的巷陌也叫胡同,跟北京一样,而且胡同的名字很有特色,“水簸箕胡同”“耳朵眼胡同”,“充盈着沈阳人的智慧。”沈阳人的朴实、直爽,更令齐守成感觉很温暖,一点一滴中,这个参加过开国大典的北京小伙深深地爱上了第二故乡。
醉心于民俗研究
在没退休之前,齐守成几乎把工作之余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对沈阳的民俗研究中,他探访过沈阳当时61家在册的老字号企业,站在滚烫的油锅旁,跟油坊手艺人唠家族史;他考察过与城市息息相关的所有遗迹;他骑着自行车把沈阳两千余条胡同走了个遍,努力把城市肌理、历史记忆尽可能地研究、保留、传承下来。通过他对风土民情、城市格局的记述,让外地人、本地人都对沈阳、沈阳的历史、沈阳的风俗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998年,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邀请齐守成参与编纂一本有关沈阳往事的丛书《东北第一城——沈阳往事》,那时,齐守成已经在沈阳生活了快50年,对城市的民俗文化有了自己认知谱系和扎实的积累。于是,齐守成欣然应允,与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结下了情谊与缘分。在成为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的研究员后,齐守成又先后参与编纂了《沈阳宗教》《沈阳少数民族》《沈阳清文化丛书》《沈阳历史文化丛书》等一系列有关城市风土民情、名胜古迹的著作。2007年出版的《市井风情》,还在2017年得到再版。2008年,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启动《沈阳历史文化典籍丛书》工程,齐守成又先后与王绵厚先生等人合作校注了《陪都纪略》《陪都景略》《沈阳菊史》三本典籍,将属于城市的历史文化进一步丰盈、弘扬。
在小书店里“淘宝”
在众多的著述中,齐守成自认最具分量、奠定其民俗学家地位的作品,还要数那本在2000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都市里的杂巴地》,此书开先河地展示了都市中的市井风情,获评首届全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虽然著述丰富,成绩卓著,可齐守成却一直十分低调,无论是研究还是生活。“别的专家都是研究生、本科生,我只有初中毕业。”为补齐短板,“自觉不足”的齐守成十分注重后天的学习,不停地看书、看书。那时,齐守成尤其喜欢沈阳一家名叫“古旧”的小书店,“能找到一些记录民俗文化的孤本、善本。”如今,齐守成家中那两万余册经常翻读的藏书,基本都是他从各个小书店、地摊寻觅来的珍贵版本。
在逛书店期间,齐守成还结识了杨大群先生,并在杨先生的推荐下成为辽宁省作家协会的一员。“杨老当时也喜欢去古旧书店,尤其喜欢到那翻旧报纸堆。”在齐守成的记忆里,杨大群先生从不看大篇幅、粗标题的“正经”新闻,专挑边边角角的广告还有婚丧嫁娶的信息。后来,齐守成才知道,杨老那是在寻找创作灵感呢,“《关东演义》中的很多细节,都是杨先生从报纸广告中取材……”
民俗让高雅立于不败
齐守成很自豪,作为民俗学家,凡是他写的东西,都能叫得准、立得住,对得住社会各界的信任。“民俗是最接地气、充满智慧的,不一定唐诗宋词就高雅,《诗经》、《清明上河图》里都有民俗的影子、民俗的元素,民俗既不俗气也不低俗。”“民俗虽然是传统的、历史的,对城市也很重要,不过我们也需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移风易俗的眼光去看待。像烧纸、大操大办等陋习,我认为就应该杜绝,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火灾。”齐守成说,好的家风、家教等良俗就很值得传承下去。
采访中,齐守成多次提到了民俗研究对城市和生活的意义,返程的路上我们想,正是有了民俗学专家们的耕耘,帮助我们打破了象牙之塔里学术研究成果与百姓街头都市传说之间的时空间隔,让人文遗产活化起来,有了深埋泥土的稳稳的根基,城市文化才能长久不衰。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 摄影记者 陈鸿博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6-04)群聊与流量:论奇蛋区内的九大关系
- (2023-06-04)环球资讯:米体:阿什拉夫对个人在巴黎的处境不满,有意重回国米
- (2023-06-04)你是魔鬼中的天使 是什么歌_你是魔鬼中的天使是什么歌
- (2023-06-04)巨菌草有什么用处 巨菌草骗局
- (2023-06-04)微头条丨神战奇迹网址_神战奇迹
- (2023-06-04)天天即时:中国移动彩信设置_四个步骤供你参考
- (2023-06-04)各地分类施策 夏收推进同时 夏种也同步展开-全球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