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尼电子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08-27 06:13:43 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东尼电子(603595)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资料图)

(一)行业情况说明

1、消费电子行业

公司消费电子行业产品主要包括超微细电子线材、无线充电隔磁材料。

根据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分类注释》的分类,电子线材按线径规格划分为普通电子线材和微细电子线材两类。普通电子线材是指线径规格大于Φ0.6mm的电子线材,微细电子线材是指线径规格小于Φ0.6mm的电子线材。

微细电子线材生产属于精益生产范畴,由于其线径细、漆膜薄,对于生产设备、工艺及公司管理均有着较高要求。自上世纪以来,微细电子线材的核心生产技术主要由德国益利素勒精线、日本大黑线材和日本三铃等国际知名企业掌握,国内企业在工艺技术及产能规模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技术转移,以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微细电子线材生产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产品品质及供应能力方面能够与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一定竞争。

公司自成立之初,就一直紧跟电子线材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超微细电子线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公司所生产的超微细电子线材线径已可以低至Φ0.016mm,在传输效率、抗冲击和耐腐蚀等方面的品质都有着较大的优势,可以满足近年来消费类电子、新能源汽车以及医疗器械领域对于小型化、传导效率、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要求。

无线充电是未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要发展方向,而无线充电材料及器件是制造无线充电设备的基础材料。无线充电场景的形成,无线充电标准的逐渐融合以及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材料及器件的市场规模。随着智能手机更新换代的不断加快,截至目前已有超过百余款智能手机支持无线充电,该行业产业链日趋成熟,无线充电功能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无线充电产业链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电源芯片、磁性材料、传输线圈和模组制造。无线充电磁性材料作为无线充电技术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在无线充电系统中,可以提高感应磁场和充电效率,屏蔽线圈对其他部件的干扰。

在疫情、海外冲突、全球通胀和创新放缓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需求收缩的背景下,叠加此前缺货涨价行情衍生出供应端的持续扩张,消费电子行业在2022年持续表现不佳。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1亿台,同比下降11.3%,国内市场方面,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2.86亿台,同比下降13.2%,2023年上半年出货量约1.3亿台,同比下降7.4%。根据IDC的最新预测,疲软的经济前景和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3.2%,为11.7亿部。

2、太阳能光伏行业

公司太阳能光伏行业产品主要为金刚石切割线、太阳能胶膜。

在光伏度电成本不断下降与碳中和政策的推动下,光伏装机量持续提升,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预计,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270~330GW,年化增长率为15.7%~20.5%;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90~110GW,年化增长率为13.3%~17.9%。光伏装机量的提升将带动上游关键材料的快速发展。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日前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预计2023-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需求量将达到350GW、460GW和580GW,2021-2025年CAGR大约为35%。据CPIA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硅片产量超过250GW,同比增长超过63%。7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召开2023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指出,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新增并网78.42GW,同比增长154%,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37.46GW,同比增长234%,分布式光伏发电40.96GW,同比增长108%。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70GW,其中集中式光伏272GW,分布式光伏198GW。

3、医疗行业

公司医疗行业产品主要为医疗线束。

随着全球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健康意识增强,医疗健康行业的需求将持续提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EvaluateMedTech数据显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到2024年预计将达5,945亿美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5.6%。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近年来增长速度较快。受益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疫情期间暴露出我国医疗设备配备不足等现状。2021年以来,医疗投入大幅增加,以大型公立医院扩容为主导的医疗新基建已经开始,医疗新基建项目从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大城市逐渐拓展到其他城市。

公司医疗线束产品主要应用于超声探头等医疗器械。据灼识咨询数据,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达到537亿元,2030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1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3%。随着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医疗需求将不断释放,由于分级诊疗、促进器械国产化的政策助力,公司的医疗线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4、新能源汽车行业

公司新能源汽车行业产品主要为极耳、铝塑膜。

从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来看,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迅猛,智能化电动汽车技术在下一个十年将有可能大大改变整个汽车工业格局。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中国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2015年以来产销量、保有量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产业进入叠加交汇、融合发展新阶段;国家鼓励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模块化标准体系,加快突破关键制造装备,提高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进一步强化新能源车的支持发展力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到,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出上年12.1个百分点。2023年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亿欧智库预测,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将达2580万辆,动力电池需求1485GWh。

公司电池极耳产品主要运用于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内。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将带动上游动力电池、电池材料等相关行业持续向好。

5、半导体行业

公司半导体行业产品为碳化硅半导体材料。

以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继硅材料之后最有前景的半导体材料之一,与硅材料相比,以碳化硅晶片为衬底制造的半导体器件具备高功率、耐高压、耐高温、高频、低能耗、抗辐射能力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5G通讯、光伏发电、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现代工业领域。2021年8月14日,工信部答复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95号提案称,将碳化硅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等纳入“十四五”产业科技创新相关发展规划,以全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品种,提高碳基新材料等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根据Yole数据,2027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的10.90亿美元增至62.97亿美元,2021-2027年每年以34%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公司主要生产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为半导体器件制造的关键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功率器件,需求有望随着器件市场规模的增长而取得快速增长,根据Yole数据,2021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规模为3.80亿美元,预计2027年将增长至21.6亿美元。

(二)主要业务

公司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的应用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太阳能光伏、医疗、新能源汽车和半导体五大领域:超微细电子线材、无线充电隔磁材料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金刚石切割线、节能型太阳能胶膜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线束主要应用于医疗及汽车行业;极耳、铝塑膜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行业。

公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借助对各类金属基材及新材料的深刻理解,不断开发新产品并将产品线延伸至不同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公司基于现有客户需求,不断为其配套研发、升级产品类型,使其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及应用方面不断升级的需求,提升客户黏性,与客户共同发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和医疗业务毛利率提升、盈利向好,但消费电子、光伏和半导体业务毛利额同比下滑较多;而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大幅增长;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综上,公司净利润大幅下降。2023年半年度,公司营业收入77,714.78万元,同比下降7.3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16.99万元,同比下降207.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88.08万元,同比下降266.38%。2023年半年度具体经营情况如下:

1、消费电子需求疲软,业绩下滑

报告期内,受消费电子市场整体需求疲软不利因素影响,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订单减少、业绩下滑,虽通过加强运营管理毛利率保持稳定,但营收和毛利额相比去年同期均有减少。

2、光伏业务增收不增利

报告期内,光伏行业发展持续向好,公司光伏业务营收有所增加但毛利情况不佳。其中,太阳能胶膜产品因前期原材料粒子采购成本较高导致毛利率下滑明显;金刚石切割线产品因设备技改和购置导致产能利用率偏低,毛利率有所下滑。

3、半导体业务量产供货营收大增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按照2023年1月与下游客户T签订的重大合同中的交付计划完成产品发货,实现营收上亿元,收入大幅增长。但量产爬坡阶段,前期产品良率不稳定且设备调试所产生的费用较高,毛利情况不理想。公司将持续推进量产爬坡进程,并继续注重技术工艺研发。

4、医疗、新能源业务稳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医疗、新能源业务保持良好发展趋势,配套下游客户供应线束、极耳等产品。其中,医疗业务与现有客户合作不断加深,并通过前期开拓实现对国外新客户的批量供货,同时产品结构进一步完善,毛利率提升;新能源业务保持与下游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营收和毛利均有提升,公司还将积极推进其他客户的验证量产进程。

5、持续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品质,拓宽应用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半年度研发投入7,182.25万元,同比增长57.46%,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24%。目前公司在研项目主要包括光伏领域的金刚石切割线,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线路板、铝塑膜,消费电子领域的隔磁材料,半导体领域的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等。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取得专利84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73项)。随着研发项目的不断量产与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将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销售规模。

1、签订碳化硅重大合同情况

2023年1月9日,公司子公司东尼半导体与下游客户T签订《采购合同》,约定东尼半导体2023年向该客户交付6英寸碳化硅衬底13.50万片,含税销售金额合计人民币6.75亿元;2024年、2025年分别向该客户交付6英寸碳化硅衬底30万片和50万片,最终单价由双方在前一年第四季度根据市场价格协商确定,具体交付的时间由双方在前一年第四季度协商确定。

在后续合同履行过程中,交付的数量、时间、单价等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如遇宏观政策、市场环境、产品品质、运营管理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如期、全面履行或被取消,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违约金。公司将积极做好相关应对措施,加强风险管控,保障合同正常履行。公司届时将根据相关事项后续进展情况履行相应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公告编号:2023-002)

2、为子公司融资租赁提供担保情况

2023年2月23日,东尼半导体与浙江浙银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租金总额为人民币13,226.72万元的融资租赁合同,公司为该合同项下东尼半导体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公告编号:2023-009)

2023年6月7日,东尼半导体与浙江省富浙融资租赁有限公司签订租金总额为人民币10,546.58万元的融资租赁合同,公司为该合同项下东尼半导体的全部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公告编号:2023-033)

3、子公司增资扩股情况

2023年4月28日,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控股子公司增资扩股并引入投资者的议案》,同意顾小荣、叶佩华、钱鑫祥三人拟向公司控股子公司东尼半导体增资合计23,000万元,持有其4.31%股权;同时公司向东尼半导体增资10,000万元,持股比例变为69.42%,东尼半导体仍为公司控股子公司。(公告编号:2023-030)

2023年5月19日,东尼半导体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取得湖州市吴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

三、风险因素

1、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为下游消费电子、光伏、医疗、新能源和半导体等行业客户或其配套加工厂商,该等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受宏观经济及终端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同时,消费电子行业下游品牌市场集中度较高,相应造成上游原材料及零组件供应商的客户集中一般较高。如未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或者客户所处行业或其下游行业出现滞涨甚至下滑,则可能影响该等客户对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经营业绩尤其是短期经营业绩将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2、人工成本上升导致的风险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公司各期末员工人数分别为1,403人、1,498人和1,939人,公司近两年整体用工需求有所增长。

人力资源成本具有一定刚性,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公司人力资源成本将呈上升趋势。若公司不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自动化水平等途径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率,以抵消人工成本的上升,则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本报告期内,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为72.38%,是主要构成。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也已经建立相对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但如未来原材料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则可能造成公司经营业绩出现相应波动。

4、技术风险

(1)技术失密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的生产依赖于公司特有的设备及生产工艺,该等技术储备系基于公司对下游客户所处行业及产品需求的深刻理解,通过自身不断研发改良后所形成,亦是保持公司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

公司在研发、采购、生产等环节建立了严格的技术保密制度并有效执行,同时与相关人员签署了保密协议,未发生过技术失密事件。尽管如此,仍不排除未来公司因各种原因出现技术失密的风险。如该等风险真实发生,则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将可能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2)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技术人员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是公司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和提升发展潜力的保障。公司一贯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并为技术人员制定了有竞争力的激励制度,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公司成立以来技术人员队伍保持稳定并不断壮大。

虽然公司采取了多种措施并有效地稳定、壮大了技术人员队伍,但仍不排除技术人员特别是核心技术人员出现流失甚至大规模流失的风险,在对公司技术研发项目造成不利影响的同时,还可能出现因人员流动导致的技术失密事件,可能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3)技术开发偏离、滞后风险

公司现阶段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光伏、医疗、新能源以及半导体汽车行业,该等领域产品、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对其上游供应商的同步开发水平亦提出了较高要求。未来公司仍将保持对技术研发、创新的不断投入,但仍可能出现公司技术研发、创新拘泥于现有产品、技术而出现滞后,甚至偏离市场需求的情况,进而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5、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53,428.08万元,占当期公司资产总额的10.14%。从账龄结构分析,本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年以内的比例为96.51%,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稳定,公司已就应收账款计提了充分的减值准备。

未来随着公司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应收账款还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如主要客户的财务状况恶化、出现经营危机或者信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公司应收账款不能按期收回,公司资金周转速度与运营效率可能会降低,存在流动性风险或坏账风险。

6、资金保障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发展处于成长期,需要持续加强技术研发,研发投入较大,还需要投入建设资金以保障现有产品的扩产及研发产品的量产。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3.66%,相比2022年度增长0.57个百分点;2023年半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621.74万元,同比下降171.81%。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较大,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对债务负担的保障能力仍显薄弱,同时国内整体融资环境依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资金压力增大,如果无法将利润及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进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

自2022年7月起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子公司东尼半导体和东尼新能源多次引入投资者,合计增资8.10亿元,以上投资者向子公司支付增资款之日起满三年后,有权要求公司以评估金额与投资额及按8%/年回报率(单利)计算的利息之和孰高者收购其所持子公司股权。如果公司无法将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可能存在一定的财务支付风险。

7、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12万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已实施完毕,但该项目技术要求高、迭代快,量产爬坡阶段良率等存在不确定性;目前碳化硅衬底片市场售价已低于预案测算值,且公司工艺路线切换,设备投入加大,该业务经济效益可能不及预期。

8、碳化硅重大合同履约不确定性风险

2023年1月9日,公司子公司湖州东尼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与下游客户T签订《采购合同》。该合同对交付数量、单价、规格、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进行了约定,其中2024年、2025年产品的最终单价和交付时间将在前一年第四季度协商确定,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在后续合同履行过程中,交付的数量、时间、单价等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如遇宏观政策、市场环境、产品品质、运营管理等因素影响,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如期、全面履行或被取消,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违约金。

9、业绩下滑风险

当宏观政策限制、经济或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技术失密、发生安全或环保事故、应收账款坏账、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等情形出现时,公司经营业绩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出现业绩下滑;若上述风险因素同时发生或某几项风险因素出现重大不利的情况,公司将有可能出现经营业绩下滑50%及以上的风险。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和创新优势

经过数年的发展,公司培养并建立了稳定的技术研发团队,建立了有效的研发和创新激励机制,形成了多项新材料的核心技术并快速转化应用到相关产品中去,使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使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成为行业内技术领先企业之一。通过与下游终端品牌厂商的长期配套研发,公司目前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全套设计技术、工艺制作技术、检测测试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具有独立开发新款产品的能力。

公司组建了一支由总经理沈晓宇先生带头负责的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主要核心技术人员具有多年以上的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制造经验。公司研发机构每个月能配合客户开发数款新产品。同时公司也建立了较完善的研发规章制度,保证公司有能力对客户的新产品外观、性能、结构、舒适性等要求进行快速反应。另外,公司成立了精益生产部门,在改良线材生产专用机器设备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能够保证机器设备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原材料及产品应用多元化优势

公司凭借着对新材料技术的深刻理解,成功开发出多种材质的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和其它新材料,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对于产品的不同需求。

公司在专注技术、产品研发的同时,紧盯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研发部门和销售部门紧密合作,以市场调研和论证为基础,快速发掘市场需求并快速作出反应,在满足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同时,持续开拓公司产品的应用领域。经过数年来的发展,公司产品从主要针对消费类电子产品逐步扩展到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医疗等领域,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其他新的应用领域。

3、优质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始终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性能,已成为富士康、立讯精密(002475)、信维通信(300136)、正葳集团、美国百通、歌尔股份(002241)、迈瑞医疗(300760)、三星麦迪逊、万向一二三、方正电机(002196)、协鑫集团、晶澳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及研发合作伙伴。上述优质客户基础是公司实现优良经营业绩和新产品快速实现商业化的重要基础。

4、规模化及快速反应生产优势

公司具有行业内一定的规模制造优势,具备超微细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的综合开发能力,并不断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可以满足下游大客户大批量的持续供货需求。

此外,公司还具有多品种、多批量的柔性生产制造能力,可以生产多种新材料,对客户订单可以实现快速的吸收消化,相比国内其他厂商,公司具备规模化及快速反应的生产优势。

5、成本优势

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供应商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同时,公司多年来专注于超微细合金线材、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它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在生产管理、工艺控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效控制成本。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