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幼鸟出生记

2023-08-27 20:40:11 来源:湛江日报

水雉爸爸回来了,小水雉马上依偎过去。


(资料图)

8月16日,记者看到湛江市爱鸟协会会长程立发布的“水雉幼崽这两天该出壳了”的信息后,马上联系程立。

8月18日,天还没亮,记者驱车40公里来到位于坡头区的水雉孵化地,开始了第一天的调查拍摄。

“看,鸟蛋就在那里。”顺着程立手指的方向,我第一次看到了水雉的蛋。3颗咖啡色的鸟蛋静静地躺在水塘中央一个由树枝搭建的鸟窝上。记者架好机位,对准目标,静等水雉爸爸的出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一个半小时后,水雉爸爸经过多次探试,确认没有危险后,终于回到了存放3颗水雉蛋的鸟窝。8时30分,阳光日益增强,摄影师们穿着水鞋的脚和腿开始发烫,于是决定暂停上午的调查和拍摄。

清晨,水雉爸爸觅食后回到鸟窝查看水雉蛋的情况。

8月18日16时,当摄影师再次来到观察点的时候,一个小水雉已经破壳而出,闭着眼睛静静地趴在鸟窝上。原本3颗水雉蛋,此时一颗已经孵化出小水雉,一颗静静地躺在原地,另一颗则不知去向。大家很担心那颗不知去向的水雉蛋。等待了20分钟后,水雉爸爸回到小水雉身边。见到水雉爸爸回来,小水雉起身,晃晃悠悠地来到爸爸身边。水雉爸爸微微打开翅膀,小水雉一下子就钻了进去,只留下一对大长腿在外面。水雉爸爸则是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半个小时后,小水雉在水雉爸爸的带领下,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下水,水雉爸爸在前面游,小水雉则跟在身后游到了旁边的一处“浅滩”,开始了第一次觅食。见到小水雉自己觅食,大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不见水雉爸爸给小水雉投喂的原因。

调皮的小水雉站到还没有破壳的水雉蛋上面玩耍。

水雉爸爸去觅食后,小水雉静静地等待爸爸归来。两只蜻蜓在它头上飞舞。

错过了第一只小水雉出壳,爱鸟人士都觉得非常可惜,直到太阳落山,第二颗水雉蛋还是静悄悄。于是摄影师再次撤离,相约第二天早上继续拍摄。第二天一大早,摄影师见到第二颗水雉蛋已经破壳而出。小水雉闭着眼睛静静地躺着。此时,水雉爸爸和第一只小水雉不知去向,摄影师便“长枪短炮”搜索水塘周边,无果。

“在这里,水雉爸爸和第一只小水雉,在你们身后的水塘里。”程立发来信息提醒了大家。原来,水雉爸爸把小水雉带到另外一个食物更为丰富的水塘。大家纷纷感慨,“这也太厉害了,这么小的水雉是怎么翻过来的呢?”摄影师分头记录两只小水雉的生活。第一只小水雉看上去硬朗了很多,行动起来也不再像第一天那样晃晃悠悠。

出生没多久的小水雉就开始跟着水雉爸爸下水游泳了。

水雉爸爸和水雉妈妈比翼双飞。

相关链接:

水雉从属于鸻形目水雉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头及额呈白色,后颈金黄色的羽毛十分醒目,背肩的褐色羽毛在阳光照射下会呈现漂亮的金属光泽。水雉因为拥有特别细长的脚爪可以分散其身体重量,使其在浮叶植物上如履平地,加上亮丽的羽色和优雅的身姿,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也被称为“水凤凰”。

水雉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到南方、南亚次大陆及东南亚等地区。水雉在中国大陆是夏候鸟,秋季时会迁往东南亚越冬。喜爱热带及亚热带湿地环境,主要在长有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水植物的湖泊或水田中觅食、筑巢。以昆虫、虾、软体动物、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少量水生植物的种子为食。

水雉的繁殖方式为鸟类中极为罕见的“一妻多夫”繁殖制,是鸟类中的“极少数”派。水雉外形上雌雄长相十分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大且强壮,雄鸟则较小,雄鸟体重仅为雌鸟的一半左右。通常于每年的3月末至4月上旬迁到北部繁殖地,9月末至10月上旬迁离。水雉的繁殖期为每年的4-9月,在整个繁殖季,水雉并无固定伴侣,雌鸟和雄鸟配对生下四颗左右的蛋后,就由雄鸟负责孵卵和育雏。孵化22日至26天后,雏鸟自行破壳而出。水雉雏鸟为早成鸟,出生几个小时后就能行走,会跟着亲鸟爸爸后面开始觅食。而雌鸟最快可在生下蛋的一周后接受其他雄鸟的求偶并交配产卵,所有与她交配的雄鸟都在她的领域里分一块地用来筑巢、孵卵和育雏。

亲鸟雄鸟照顾水雉雏鸟非常细心,随时注意着雏鸟的安全与需求,引导觅食和求生的本领,在气候不佳或有安全顾虑时,雄鸟会将雏鸟挟在翼下保护。雏鸟经过六周的时间可以长成亚成鸟的形状,七周后便能飞行,除少数仍留在亲鸟领地内,大部分会飞离另寻栖息地,不再依赖亲鸟。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